今年将迎来冷冬还是暖冬
没有找到相关结果
已邀请:
拉尼娜事件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监测结果,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进一步持续,预计将持续到2022/2023年冬季。
对于今年是“寒冬”还是“暖冬”,中国气象局表示,目前还不能发布相关预报。国家气候中心将于10月下旬召开冬季气候大会,及时提供最新预报意见和服务信息。
拉尼娜是西班牙语“拉尼娜”的音译,意为“A”,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。
今年8月,世界气象组织根据全球长期预报产品中心预测,本轮拉尼娜事件将持续未来6个月。2022年9月至11月的概率为70%,但2022/2023年12月至2月的概率将逐渐降低至55%。
国家气候中心表示,拉尼娜事件对我国秋冬区域气候异常有重要影响,如华西秋雨、华南秋旱、华北秋涝等。
一般来说,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(当年12月至次年2月),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主要特征是: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,尤其是华北北部、华南东南部、华南东部和北部、西南地区、西北地区大部。
拉尼娜事件后,我国冬季降水主要表现为:大范围降水偏少,尤其是东北地区东部、长江中下游、西南地区南部和新疆北部降水偏少;西南地区北部、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多。
需要注意的是,拉尼娜事件对我国冬季气候的影响存在年代际差异。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,自1951年以来,已有15次拉尼娜事件。1986年以前,拉尼娜事件的冬季都是中国的冷冬。然而,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,暖冬拉尼娜事件的发生频率从1986年开始增加。
今年入秋以来(2022年9月1日至10月9日),全国平均气温16.7℃,比常年同期偏高0.6℃;全国平均降水量70.9毫米,比常年同期偏少9.9%,呈现“暖干”气候。
全国共有679个国家级气象站达到或超过当月历史极值,其中安徽庆阳和湖北阳信有321个站达到或超过当季历史极值。
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7少。全国共有86个国家气象站达到或超过当月历史极值,其中21个站达到或超过当季历史极值,云南泸西超过历史极值。
国家气候中心表示,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秋冬气候的重要底层强迫因素之一。冬季,北极海冰、欧亚积雪等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。同时,大气环流系统中的自然变率也起着重要作用。
对于今年是“寒冬”还是“暖冬”,中国气象局表示,目前还不能发布相关预报。国家气候中心将于10月下旬召开冬季气候大会,及时提供最新预报意见和服务信息。
拉尼娜是西班牙语“拉尼娜”的音译,意为“A”,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。
今年8月,世界气象组织根据全球长期预报产品中心预测,本轮拉尼娜事件将持续未来6个月。2022年9月至11月的概率为70%,但2022/2023年12月至2月的概率将逐渐降低至55%。
国家气候中心表示,拉尼娜事件对我国秋冬区域气候异常有重要影响,如华西秋雨、华南秋旱、华北秋涝等。
一般来说,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(当年12月至次年2月),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主要特征是: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,尤其是华北北部、华南东南部、华南东部和北部、西南地区、西北地区大部。
拉尼娜事件后,我国冬季降水主要表现为:大范围降水偏少,尤其是东北地区东部、长江中下游、西南地区南部和新疆北部降水偏少;西南地区北部、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多。
需要注意的是,拉尼娜事件对我国冬季气候的影响存在年代际差异。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,自1951年以来,已有15次拉尼娜事件。1986年以前,拉尼娜事件的冬季都是中国的冷冬。然而,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,暖冬拉尼娜事件的发生频率从1986年开始增加。
今年入秋以来(2022年9月1日至10月9日),全国平均气温16.7℃,比常年同期偏高0.6℃;全国平均降水量70.9毫米,比常年同期偏少9.9%,呈现“暖干”气候。
全国共有679个国家级气象站达到或超过当月历史极值,其中安徽庆阳和湖北阳信有321个站达到或超过当季历史极值。
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7少。全国共有86个国家气象站达到或超过当月历史极值,其中21个站达到或超过当季历史极值,云南泸西超过历史极值。
国家气候中心表示,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秋冬气候的重要底层强迫因素之一。冬季,北极海冰、欧亚积雪等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。同时,大气环流系统中的自然变率也起着重要作用。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
0 个回复